张益之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历:博士毕业

办公地点:自动化学院2-410

个人简介

张益之,博士,副研究员。东南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西班牙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CIC biomaGUNE)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合作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Luis Liz-Marzán教授。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等人才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光子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纳米生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面向癌症及脑部神经疾病开发新型检测及诊疗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京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等。在Small,ACS Nano, ACS sensor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担任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生物光子专委会青年委员。指导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优秀)、大学生创新实践工程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等,荣获江苏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竞赛三等奖等。指导研究生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等。

 

招生信息:

——在生物医学工程或电子信息招收学术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人/年,欢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基础医学等专业报考。

——欢迎对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全程指导申报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

 

代表性论文:

1. Chencheng Luo, Xiaoyu Zhu, Yizhi Zhang*, Yijun Wen, Lin Wan, Zhiyu Qian. Compet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trace phosphorylated Tau181 analysis in plasma: Toward point-of-care technologi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alanta, 2025, 292, 128009.

2. Chencheng Luo, Tianyi Yang, Yizhi Zhang*, Lei Wu, Xiaoyu Zhu, Zhiyu Qian.  Advancing Alzheimer’s biomarker Detection: A hairpin Aptamer-Based compet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trace Amyloid beta 40 analysis.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24, 205, 111361.

3. Yizhi Zhang#, Lei Wu#, Kuo Yang, Shenfei Zong, Zhuyuan Wang, Yiping Cui. 2D profiling of tumor chemotactic and molecular phenotype at single cell resolution using a SERS-microfluidic chip. Nano research, 2022, 15(5), 4357-4365.

4. Yizhi Zhang, Idoia Gallego, Javier Plou, Jose Luis Pedraz, Luis M. Liz-Marzán, Jesus Ciriza*, Isabel García*. SERS monitoring of local pH in encapsulated therapeutic cells. Nanoscale, 2021, 13(34): 14354-14362.

5. Yizhi Zhang, Dorleta Jimenez de Aberasturi*, Malou Henriksen-Lacey, Judith Langer, Luis M. Liz-Marzán*. Live-Cell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pH: From Two Dimensions to Three Dimensions. ACS Sensors, 2020, 5(10): 3194-3206.

6. Yizhi Zhang, Zhuyuan Wang*, Lei Wu, Shenfei Zong, Binfeng Yun, Yiping Cui. Combining Multiplex SERS Nanovector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In Situ Profil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 Phenotype Using a Microfluidic Chip. Small, 2018, 14(20): e1704433.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23.01-2025.12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22.11-2023.11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站前特别资助,主持,2021.09-2023.09

4、南京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主持,2022.09-2023.09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参与,2022.01-2024.12


教育经历

[1] 2019.1-2020.8
CIC biomaGUNE | BioNanoplasmonics |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2] 2014.9-2021.6
东南大学 | 光学工程 | 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 | 工学博士学位
[3] 2010.9-2014.6
东南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本科毕业  | 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21.7-至今
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社会兼职

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

团队介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挂靠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兼职教授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信息与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实验室形成了以生物医学光子学与肿瘤诊疗为核心的稳定的学术梯队和科学研究方向。研究主要关注有:1、微创与无创临床治疗术中导航与治疗疗效近红外光谱评估研究;2、肿瘤特征无创诊断与参数实时近红外监测研究;3、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近红外的脑功能与脑神经研究;4、肿瘤的分子荧光靶向及PDT治疗机理研究。本实验室先后承担了863目标指导类项目1项,参与863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6项,博士点基金1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总计科研经费1400余万。发表SCI/EI/ISTP论文70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