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专业:
力学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机械工程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机械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性别:男
学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所在单位:航空学院
联系方式:025-84896346
电子邮箱:
最后更新时间:..
2014年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从中科院院士赵淳生教授和长江学者胡俊辉教授。现任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访问学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博士后,两次入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者”人才计划(长空之星,长空英才),德国洪堡奖学金(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ship)获得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振动、测试与诊断》编委会委员。科研方面,长期致力于基于先进功能材料的新一代压电驱动器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尺度智能驱动(MIA)技术,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科研成果方面,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40余篇(1区TOP期刊20篇,影响因子>10的论文15篇,最高影响因子19.924),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18项),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北京等国际/国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20余次(邀请报告5次)。学术交流方面,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将来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和研究生交换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室现有的技术基础包括: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信号与图像识别,虚拟现实技术,微纳制造,结构动力学,微流控,3d/4d打印等。学生毕业去向:华为,中航工业南京609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8511研究所,温州大学,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等。对上述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期待你们加入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http://pdlab.nuaa.edu.cn/)。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联系方式:long_8446110@nuaa.edu.cn
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本校首次】,2021;
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4;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国家级,银奖,202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决赛,省部级,一等奖,202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决赛,省部级,二等奖,2022;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0;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018;
2019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应用研讨会,国家级,优秀论文奖,2019;
2022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2;
学生获得荣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博士1人,硕士2人),优秀毕业生6人,三好研究生8次,科创先进个人5次。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宏行程高速纳米精度压电粘滑平台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2024.1-202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汗液传感器的微纳超声机器人主动抗污技术研究,2024.1-202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声流效应的声操控型精密微流控平台的机理与应用研究,2020.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声场驱动的纳米马达的结构特征及操控技术研究,2016.1-2018.1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压电作动的水下自重构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2018.7-2020.12;
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用于航空壁板框架的便携式多模态超声喷丸设备关键技术研究,2020.1-2021.12;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面向健康监测微系统的微纳超声机器人技术,2021.1-2022.12;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声操控动力微组件的关键技术研究,2018.1-2019.12;
某1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21.11-2024.11;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二维柔性超声面阵的时空精准脑刺激系统研发,2020.1-2022.12;
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面向芯片实验室的声操控动力微组件关键技术研究,2019.1-2021.1;
超声电机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高能效压电换能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2015.6-2016.6;
2009.4 - 2014.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博士学位 |
2014.4 - 2016.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讲师 |
2016.8 - 2017.8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访问学者 |
2019.3 - 2020.7 |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博士后 |
2016.6 - 2024.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
2024.7 - 至今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分会委员
2021.7 - 至今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
2018.5 - 至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
2017.7 - 至今EI核心期刊《振动、测试及诊断》编委会委员
2018.2 - 至今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