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锐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专业:
力学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机械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航空学院

主要任职:飞行器流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变体飞行器分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专委会、非线性振动专委会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

其他任职:SCI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期刊责任编辑、《力学进展》、《振动工程学报》、《力学学报》和《动力学与控制》等四种期刊的青年编委

性别:男

毕业院校: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学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所在单位:航空学院

联系方式:ruihwang@nuaa.edu.cn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黄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国商飞C929项目“特聘专家”,获中国航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7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20年)。主要从事飞行器流-固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数据驱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飞行器非线性气动伺服弹性力学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AIAA汇刊、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9篇AIAA Journal (航空航天旗舰期刊),出版专著一部。目前担任SCI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期刊责任编辑、《力学进展》、《振动工程学报》、《力学学报》和《动力学与控制》等四种期刊的青年编委,飞行器流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变体飞行器分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专委会、非线性振动专委会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波动力学专业组成员。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数据驱动建模理论: 针对可变体飞行器、大柔性无人机存在气动/结构非线性效应显著,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学建模困难的挑战,重点研究基于动力学大数据的飞行器复杂流固耦合动力学建模新理论,并开展风洞/飞行试验验证。该研究领域是当前力学学科的国际前沿科学难题,本研究团队在该领域有较好研究基础,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优青项目和某重点项目的资助委托,将重点开展该领域的工程科学研究。欢迎数学基础较好,工程力学或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加入本团队。
  • 先进飞行器颤振主动抑制: 柔性、轻质化无人机飞行器的研制需求,迫切需要开展飞行器主动柔性机翼技术等先进增稳技术研究。研究团队基于主动控制技术,在柔性飞行器结构-非定常气动力-主动控制系统相互耦合的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本人博士论文荣获2017年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团队将该技术拓展应用到先进柔性无人机领域,并自主研发柔性无人飞行平台,开展系列的试验研究。欢迎对柔性无人机飞行试验、主动控制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加盟课题组,共谋发展。
  • 飞行器非线性气动伺服弹性力学: 近年来, 轻质无人机、可变体飞行器、高超声速导弹等先进飞行器的结构日趋轻柔、可变, 而飞行控制系统的通频带变宽、权限增大, 飞行器结构的几何非线性、传动机构的间隙、非定常流动的激波振荡和流动分离等气动/结构非线性效应加剧了气动伺服弹性耦合的复杂性, 使先进飞行器设计遭遇新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即非线性气动伺服弹性力学. 这一门新的学科交叉领域,本人在非线性气动伺服弹性建模、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以及风洞实验等方面有较强研究基础,获批2020年度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欢迎对可变体飞行器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团队,开展研究。
  • 高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降阶: 空气动力的非定常效应来自于气流经过物体时其环量和尾流的变化. 非定常气动力主要研究飞行器结构在气流中运动时空气动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是柔性飞行器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团队在基于非线性系统辨识理论的高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降阶领域具有较强研究基础,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AIAA Journal发表论文3篇,报道了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将围绕先进柔性飞行器设计需求,继续深入开展非线性模型降阶研究。欢迎对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系统辨识理论的交叉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本课题组。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变体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实验室

本实验室是在胡海岩院士直接指导下成立的,隶属于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装备动力学中心,致力于智能飞行器气动弹性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验室现有教师4人,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次,航空宇航科学于技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次。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实验室围绕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需求,从事飞行器流固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大力崇尚工程科学理念,开展理论、计算与风洞/飞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取得若干有重要研究进展,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