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东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专业:
核科学与技术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动力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性别:男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兰州大学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办公地点:将军路校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区办公楼325室

电子邮箱: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2008年就读于兰州大学物理学隆基班,2012年获原子核物理学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4-2016年至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实验室(EMSL)联合培养,负责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及应用。2018年获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学位,同年入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现为核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硕导,核分析技术研究团队(https://inat.nuaa.edu.cn/)成员,江苏省科技副总。研究方向为材料辐照效应、表/界面分析技术及应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以主要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聚变堆材料概论》《核电子学》等课程,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等审稿人与企业项目评审专家。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1.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由于毕业时获得的是理学博士学位,本质上还具有一颗实验核物理的心。因此做一些离子、电子、光子与各类靶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这构建了本人核技术应用的基础。借助国内外多家离子束平台,展开离子束的注入、损伤与表面改性,对材料在辐照后的缺陷损伤、组织结构与元素变化展开分析,并结合多尺度模拟展开基础机理研究与辐照效应评价。

  • 2.核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高熵材料、多孔复合材料与玻璃陶瓷等新型材料被证明具有较大的核应用潜力,但其制备工艺与辐照行为仍需进一步探索。对此围绕国家核能三步走战略,从核材料角度展开相关研究,建有核材料制备及性能实验室。目前主要面向聚变堆、裂变堆及高放废物防护材料(增韧陶瓷、涂层等)的构建、制备及性能展开研究。

  • 3.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及应用: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依赖于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我们利用ToF-SIMS技术在核材料领域展开广泛的表面质谱、元素深度分析与元素表面成像研究,并致力于提升其在核领域的分析能力,使其成为常规核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毕业时靠此获得英特尔公司的结构分析工程师offer(当然没去)。目前依赖部分国内机构条件继续研究,至今梦想之一仍是拥有一台SIMS设备(太贵)。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