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吴强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招生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 --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性别:男
    •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 所在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 办公地点:计算机学院实验楼302
    • 电子邮箱: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个人简介

    吴强,教授,博导;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咨询委员会委员;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它省部级奖励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0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在欧美亚太市场广泛应用。获得百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中欧美日韩国际授权40+,第一发明人50+,与国内、国际标准组织IETF、ITU-T、ETSI、CCSA有对应关系的基本专利20+。


    研究方向:

        新一代信息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移动互联网理论与关键技术、算力网络、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网络智能与优化、网络空间安全

        

    主要成果:

    1. GoTa数字集群及终端:开创宽带集群技术体制,创新地发展了数字集群技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宽带数字集群业务。鉴定意见认为“该技术是全球首创,填补领域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布YD/T 1829-2008等15项国家标准2012年12月14日,被国际电联(ITU-R Report M.2014)国际标准采纳,打破了国外技术在数字集群标准领域的垄断,首开先例向国际知名通信厂商专利授权。产品服务2008年奥运会、2005年十运会、亚欧城市会议等会展,应用于欧亚非等20多个国家,为LTE阶段MCPTT的3GPP标准奠定坚实技术基础和产业影响力。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VoLTE高清语音系统:多项专利技术被3GPP R9采纳,使用eSRVCC(增强单无线语音连续)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4G/5G语音业务中,保证移动切换中的VoLTE语音业务连续性和业务质量,被业界称为eSRVCC技术,是IMS方案中的必选技术。团队成员获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

    3. 精益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uRLLC场景下,传输链路时延和网络节点处理时延更为敏感;边缘计算场景下,跨网关切换、业务迁移和部署更为频繁;天基网络场景下,处理能力受限,链路传输时延更为敏感,网络拓扑动态变化。针对IP网络身份位置二义性的问题,提出基于标识技术的新型数据通信简洁网络架构,三层逻辑网络演变为二层逻辑网络,消除路由迂回,降低端到端通信时延,提升网络可靠性,节省网络端口和链路资源,建立安全可信网络空间。相关专利与ITU-T,IETF等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 内生云安全iCS云原生网络切片的开放共享特性催生了多租户架构,运营商、设备商、外包商和第三方应用共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业务生态系统,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安全风险。尤其是,现有SDN/NFV架构的静态特性加剧了网络空间的攻守不平衡状态。当两组安全风险交叉时,更为复杂的生产关系和不可信的软/硬件来源导致了云原生环境下不可控的安全问题,如何缓解这一问题备受关注。iCS确定了基于 云原生的网络切片与动态防御理念之间高度的互补性和一致性。更具体地说,云原生为动态防御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机制,而动态防御理论的广义鲁棒性允许云原生环境的高安全性增益。内生云安全(iCS)被提出以使云原生、拟态防御和移动目标防御(MTD)范式保持统一性,实现安全防御和云原生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共生演进,在成本和效率约束下实现有益且而稳定的安全增益。


    论文列表(部分):

    1. Q. Wu, R. Wang*, X. Duan, C. Yi and P. Wang, “A Lean Networking Framework (LeaNet): Potential Technical Space and Approaches for Latency Sensitive Mobile Services”, in IEEE Network (IF: 10.294, 中科院1区), doi: 10.1109/MNET.136.2200562., 2023

    2. Q. Wu, R. Wang*, X. Yan, C. Wu and R. Lu, “Intrinsic security: a robust framework for cloud-native network slicing via a proactive defense paradigm”,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WCM, IF: 12.777, 中科院1区), no.29, vol.2, pp.146-153,2022

    3. Q. Wu, X. Zhai*, Xi Liu, C. Wu, F. Lou, and H. Zhang,  “Performance Tuning via Lean Measurements for Acceler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IEEE TON, IF: 3.796,CCF A类), vol. 31, no. 1, pp. 366-379, Feb. 2023

    4. W. Qiang*, W. Chunming*, Y. Xincheng  and C. Qiumei, Intrinsic Security and Self-Adaptive Cooperative Protection Enabling Cloud Native Network Slic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EEE TNSM, IF/JCR分区:4.195/Q2vol. 18, no. 2, pp. 1287-1304, 2021 

    5. Wu Q*, Wu C M , Luo W.,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ID/locator split network-based for future 5G  network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F/JCR分区:2.314/Q3)vol. 71, pp.  459–474, 2019

    6. Qiang, W.*, Chun-Ming, W. and Lin, C., Open ICT-PaaS platform enabling 5G network slicing”, IET Communications, (IF/JCR分区:1.779/Q3), vol. 13, pp. 1242-1252, 2019. 


    部分国家级项目(项目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低时延高可靠的多接入精益网络LeaNet共生演进架构及关键技术,科技部,项目经费:3800万元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NFV/SDN移动核心网络系统研发,工信部,项目经费:3561万元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架构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验证,工信部,项目经费:2410万元

    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协同及融合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工信部,项目经费:1225万元

    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研究,工信部,项目经费:320万元

    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创新环境,科技部,项目经费:919.5万元

    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移动网络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项目经费:754万元

    8. 国家重点实验室(续建),软件定义网络(SDN),深圳市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项目经费:3000万元

    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G安全总体架构研究与标准化,工信部,项目经费:150万元

    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移动互联网与宽带融合总体架构和关键评估方法及应用示范,科技部,项目经费:2117万元

    11. 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试点示范项目,高级威胁攻击检测与防御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工信部


    部分授权专利:

    1.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中国专利授权号:ZL200910174295.3,授权日期:2014-10-22,吴强,黄兵,符涛。(ITU-TY.2022,IETF LISP-MN Working Group

    2. Network Based on Identity Identifier and Location Separation Architecture, Backbone Network, and Network Element Thereof,欧洲专利授权号:EP10816683.6,授权日期:2019-04-11,Wu Qiang,Huang Bing, Fu Tao。(ITU-TY.2022)

    3.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e optimization during handover and access network element, 美国专利授权号:US9572084B2授权日期:2014-08-07,Wu Qiang, Jiang Hua, Fu Tao

    4.一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漫游实现方法,中国专利授权号:ZL200580051105.9授权日期:2010-12-22,耿兆森,吴强,谢国胜ITU-R Report M.2014,YD/T 1829-2008

    5.Digital trunk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ich supports roaming and method thereof,美国专利授权号:US7778215B2,授权日期:2010-08-17,Xie Guosheng, Ren Gang, Wu Qiang.ITU-R Report M.2014,YD/T 1829-2008

    6.Method, system, mapping forward server and access rout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rolling, 欧洲专利授权号:EP2536071,授权日期:2019-02-27,Wu Qiang, Jiang hua, Fu Tao, Huang Bing. (IETF DMM Working Group,IETF LISP-MN Working Group)

    7.一种集群系统中实现单呼的方法,中国专利授权号:ZL200510086206.1授权日期:2009-01-21陆文玲,刘金龙,吴强。(ITU-R Report M.2014,YD/T 1829-2008

    8.Method, system and access gateway router for handoff management and user data management when handing off,欧洲专利授权号:EP2466954授权日期:2019-10-09,Wu Qiang,Fu Tao, Jing Youxin. (IETF DMM Working Group,IETF LISP-MN Working Group)

    9. Method for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日本专利授权号:JP5497901,授权日期:2014-03-14,Wu Qiang,Fu Tao,Yao Chunbo

    10. 一种基于控制面与媒体面分离的网络架构实现的通信网络,中国授权专利号:ZL200910205538.5,授权日期:2014-01-01,周娜,吴强,符涛


    备注:

    • -- 团队长期招聘优秀博士后及全职高素质研究人员,并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及发展平台,有意者请邮件联系。

    -- 欢迎对未来网络、工业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网络内生安全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与我联系。要求: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团队经费充裕,招生名额充裕,就业前景广阔,提供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稀缺锻炼机会。

    邮箱:wu.qiang@nuaa.edu.cn

    地址:计算机学院学院楼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