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山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机电学院
机械 -- 【招收硕士研究生】 -- 机电学院

性别:男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学历: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所在单位:机电学院

办公地点:明故宫校区 A15-463

联系方式:hujunshan@nuaa.edu.cn

电子邮箱: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个人简介

胡俊山,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美国University of Miami航宇机械工程系联合培养,2019年6月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副教授。长期致力于飞行器先进装配技术、飞行器金属/复合材料结构维修技术、AR/VR辅助装配技术、智能装配/修复工艺与装备等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军科委装备预研领域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课题,到账经费400余万元。已发表SCI/EI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件,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担任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等多个学术杂志的审稿人;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十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佳作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8)。

研究方向

飞行器先进装配技术、飞行器金属/复合材料结构修复技术、AR/VR辅助装配技术、智能装配/修复工艺与装备。

主讲课程

飞行器制造技术基础(本科);飞机装配协调与容差分配(本科);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本科生);航空制造概论(研究生)。

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情况:

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Google学术累计引用超300余次,H因子10(截止2022年7月),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博”佳作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8)。

代表性论文:

[1] Junshan Hu, Jie Jin, Shanyong Xuan, Shiqing Mi, Wei Tian, Wenhe Liao. Influence of cyclical hygrothermal aging on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structural durability of composite bolted interference-fit joint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2, 173, 108977. 

[2] Junshan Hu, Xinyue Sun, Wei Tian, Shanyong Xuan, Yang Yan, Changrui Wang, Wenhe Liao. A combined hole position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for automated drilling of large-span aerospace assembly structures. Assembly Automation. 2022. DOI: 10.1108/AA-05-2021-0053. 

[3] Junshan Hu, Shiqing Mi, Zhiyong Yang, Changrui Wang, Yuhang Yang, Wei Tian.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earing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ed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under thermal effect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22, 131, 105830. 

[4] Junshan Hu, Kaifu Zhang, Hui Cheng, Peng Zou. Modeling on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single-lap bolted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under thermal effect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20. https://doi.org/10.1016/j.cja.2020.09.023. 

[5] Junshan Hu, Kaifu Zhang, Hui Cheng, Zhenchao Qi. Mechanism of bolt pretightening and preload relaxation in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under thermal effects.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20; 54(30):4929-46. 

[6] Junshan Hu, Kaifu Zhang, Hui Cheng, Zhenchao Qi.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interfacial behavior and preload response of composite bolted interference-fit joints under assembly and thermal conditions.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103 105917. 

[7] Junshan Hu, Kaifu Zhang, Yunwei Xu, Hui Cheng, Guanhua Xu, Hailin Li. Modeling on bearing behavior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single-lap bolted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9, 212: 452-464. 

[8] Junshan Hu, Kaifu Zhang, Qingda Yang, Hui Cheng, Ping Liu, Yu Ya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response of single-lap bolted CFRP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8, 196: 76-88. 

[9] Junshan Hu, Kaifu Zhang, Qingda Yang, Hui Cheng, Shunuan Liu, Yu Yang. Fretting behaviors of interface between titanium and CFRP laminates in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 under hygrothermal conditions. Material and Design. 2017, 134: 91-102. 

[10] Junshan Hu, Kaifu Zhang, Hui Cheng, Ping Liu, Peng Zou, Danlong Song. Stress analysis and damage evolution in individual plies of notched composite laminates subjected to in-plane load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7, 30(1): 447-460. 

学术会议:

[1] Junshan Hu 等. Robot positioning error compensation method based on deep neural network. The 2020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CEAI 2020), January 11-13, 2021. Singapore. 

[2] 胡俊山 等. 力热耦合的复合材料干涉连接结构松弛演化与失效机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大师讲堂暨机械工程青年精英论坛(特邀报告). 2020.11.14-15,中国,杭州. 

[3] Junshan Hu 等. A combined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progressive failure analysis of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in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CMMM2019). March 29-30, 2019. Suzhou, P. R. China. 

[4] Junshan Hu 等. A progressive bearing damage and failure model for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The 13th World Congress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WCCM2018). July 21-27, 2018. New York, USA. 

[5] Junshan Hu 等. Modeling of progressive bearing damage and failure for composite interference-fit joints.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ICOMP2018). May 23-25, 2018. Wushan, P. R. China. 

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

获奖情况:

2021年 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0年 第十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佳作奖;

2020年 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8);

2020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论坛“十篇最感兴趣论文”;

2019年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排名第5);

2016年 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研究生公派联合培养奖学金;

2015年 陕西省红凤工程“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2年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排名第1)。

发明专利:

[1] 胡俊山,王忠康,郗凯卓,田威,廖文和,李波,石翰斌.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现场仿真系统与方法,发明授权号ZL2021101093249,2022;

[2] 胡俊山,张奇,田威,李鹏程,葛朝廷,卫松,许川,刘霖,马创业. 一种基于组合测量的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发明授权号ZL2020110589588,2022;

[3] 胡俊山,田威,喻强,庄志炜,石瀚斌,刘霖. 一种用于双机器人协同轨迹测量的串并联机构,发明授权号ZL2020107659570,2021;

[4] 胡俊山,周越,田威,廖文和,张胜平,康瑞浩,弥世青. 一种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制孔损伤自适应控制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4609906A;

[5] 胡俊山,田威,李成渝,金洁,康瑞浩,张嘉伟,廖文和.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应变数据的曲面双曲度变形重构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4413779A;

[6] 胡俊山,康瑞浩,马创业,田威,金洁,李成渝,廖文和. 一种面向产品质量反馈的数字孪生系统模型构建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3569358A;

[7] 胡俊山,李明,田威,许川,郗凯卓,弥世青,晏阳,张胜平,刘霖. 一种多自由度反置式力/位混合控制压铆机,申请公布号CN112935172A;

[8] 胡俊山,王忠康,郗凯卓,田威,廖文和,李宇飞,李鹏程.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快速精准示教系统及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2917457A;

[9] 胡俊山,张胜平,田威,周越. 一种复合材料干涉连接结构预紧松弛规律计算与评估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1753428A;

[10] 胡俊山,王忠康,郗凯卓,田威. 飞机机翼辅助装配软件V1.0,软著登记号2020SR126745,2020;

[11] 胡俊山,晏阳,田威,孙新月. 航天飞航弹体发射装备制孔铆接系统离线编程软件V1.0,软著登记号2021SR0660884,2021:

[12] 胡俊山,康瑞浩,马创业,田威. 基于数字孪生的六轴机械臂组态软件V1.0,登软著记号2021SR0918223,2022。

承担的科研/教改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编织型复合材料胶螺混合连接界面多尺度损伤机理及其控制方法,2021.01-2023.12,主持

[2] 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智能可穿戴装配技术,2019.01-2020.12,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基于数字孪生的工艺装备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2020.07-2023.06,校内负责人;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子任务,增强现实环境下的装配引导技术,2020.07-2023.06,主持

[5]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项目子任务,****典型构件形变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2020.01-2021.12,主持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任务,机器人高精度误差补偿与在线校准算法研究与软件开发,2019.12-2022.11,主持

[7] 南京市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智能可穿戴装配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2021.09-2023.09,主持

[8]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基金,航空金属构件损伤复合材料贴补修复方法研究,2021.09-2023.09,主持

[9]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飞行器装配的增强现实技术探索实践,2019.09-2021.09,主持

[10]南航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1.11-2023.11,主持

指导研究生情况:

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指导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飞行器智能装配/修复工艺与装备
  • AR/VR辅助装配技术
  • 飞行器金属/复合材料结构修复技术
  • 飞行器先进装配技术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航空宇航机器人智能装配实验室

    航空宇航机器人智能装配实验室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自2009年起,团队针对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机器人高精度装配急需,突破了机器人高精度运动控制、钻/铆/铣工艺自适应控制、机器人多体传递矩阵法动力学建模与加工振动抑制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和七大类机器人智能加工装备,为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器精准加工与装配提供了技术、理论与装备支撑。团队完善了我国复杂大部件智能钻铆技术体系,拓宽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成功应用于J20、J10、C919、L15、天宫2号等国家重点型号。经成果鉴定,装备总体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装备,精度补偿技术国际领先,完全自主可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实验室研究生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1项、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江苏省首届研究生计算机视觉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特等奖1项,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
    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专项、国家型号工程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总被引1500余次;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江苏省专利项目优秀奖1项,部分专利经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